十年,会有多少成长与蜕变?十年,会有多少记忆和感慨!
十年前,成都地铁线路建设工地围挡外,是市民好奇和期盼的目光。
十年后,城市之下穿梭而行的地铁,如同城市的脉搏时刻跳动。
3600余个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安全运维,这背后有乘客的理解和支持,也凝聚着地铁人汗水和心血。
十年,有汗水,有欢笑,有付出,有收获,一起来看看那些属于我们的十年!
数据说话,成都地铁超能“打”
2010年,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成都地铁日均客流量14万乘次,年均客运量5400万乘次。但是到现在,成都地铁线网日均客流量约400万乘次,线网累计运送乘客已突破55亿乘次,列车正点率99.99% 。
2019年12月31日,成都地铁最大单日线网客流突破525.6万乘次,成都成为国内第5个实现地铁单日客运量突破500万乘次的城市。截至目前,已开通7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302.2公里,已开通运营1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里程39.3公里。
2017年12月6日,“最强大脑”线网指挥中心与世纪城控制中心、中环控制中心、新苗控制中心联合运转,形成“一网三中心”模式。各控制中心分别负责各自管辖的多条地铁线路的调度工作,线网指挥中心负责整体协调三个控制中心。
在线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配下,可以实现全市地铁线网的资源共享,各条线的行车组织、电力控制、设备维修、信息收发、施工组织等在一个“大脑”的运转下统一调度与指挥。
自线网指挥中心建成运用,标志成都地铁线网运营规模迈上新台阶,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50%,最短行车间隔2分钟,线网运行图准点率和兑现率均达到99.99%以上。
加速成网,持续推进成都地铁已从最初一条单一线发展到即将迎来的“大线网”时代。2020年成都地铁新线筹备如火如荼今年6、8、9、17、18号线5线7项目计划开通运营开通后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
在10年的线网运营发展历程中,成都地铁也创造了多个“No.1”,让广大乘客见证了地铁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历史变化。
十年来成都地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稳居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第一阵营
2019年9月25日全球首列5G地铁列车在成都地铁10号线太平园站首发
成都地铁是国内首个实现全线网深度接入及线网拥挤度实时展示的地铁
成都地铁中环停车场总建筑面积18.29万㎡单线车库面积属亚洲最大
越来越好,你看见我们的改变了吗?
春熙路站扩能改造
春熙路站自2013年起,就以优设备为抓手,深挖客服设备潜能,深入推进客服设备设施改造二十余次,将总出站能力提升至52800人次/小时。
火车南站扩能改造
为有效缓解南站换乘及公交、铁路接驳等大客流压力,车站启动了大型站厅扩建:既有结构拆除1450余㎡,站厅、站台新增面积3689㎡,南北扩厅面积约1130㎡,作为火车南站站厅绕行的主要区域,有效延长了乘客走行路径及容纳面。
成都东客站扩能改造
用“最多”的设施数量,健全设备支援体系:累计增设23台自动售票机,使得成都东客站成为线网自动售票机(共计69台)最多的站点,加上10个临时售票点,成都东客站售票能力高达11950人次/小时。
中医大省医院站扩能改造
2019年5号线开通后,中医大省医院站成为了线网第二座三线换乘车站,因设施改造数量大、新增设施多、施工难度大,中医大省医院站拓能改造也被称为成都地铁史上难度系数最大的改造工程。不过,通过一系列拓能举措,车站目前已进一步释放生产潜能,大大提高了乘客进出站效率。
倪家桥拓能改造
2020年倪家桥将成为1、8号线的换乘站,为顺应8号线开通后的客流涨势,倪家桥站将车控室后退4米,增加一部楼梯,将一部楼梯改为扶梯,调整站厅布局,有效增加了可用空间,提升了通行能力,将有效应对新线开通后的换乘局面。
不仅车站的“大件”在肉眼可见地发生改变,在一些细节处,也能看到成都地铁的用心。
2010年8月27日,成都地铁服务热线应运而生。接通电话的时间从最初的26秒缩短至现在12秒,处理乘客来电数量由2010年3万余通上升至10万余通,服务热线累计在线时长已达6.4万小时,乘客综合满意率为99.38%。
成都地铁自2012年起,每年面向全市招募文明监督员,8年来,文明监督员积极反馈各类信息、建议上万条。同时为促进优化提升,地铁累计开展了13次“开门评风·百姓听音”文明监督员座谈会,通过此种方式畅通了成都地铁管理团队与市民、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了沟通和意见反馈的绿色通道。
自2013年起,成都地铁将每月11日设为“文明乘车日”。截至今日,成都地铁已走过68个文明乘车日,在这一天通过在车站或联合周边学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特色文明乘车活动,在互动中宣扬文明出行,提升地铁人的服务意识。
2013年,成都地铁在华西坝站打造了中国西南地区轨道交通首个“母婴候车室”,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共有18个母婴候车室和23个哺乳室。
2017年末,成都地铁在国内率先实现移动购票,乘客可通过手机等移动支付工具进行购票、充值;2018年末,二维码过闸功能正式上线,为乘客提供“扫码过闸”这一全新的乘车体验,免去了购票、充值环节。
2018年,成都地铁响应“厕所革命”,将站内卫生间改造项目更加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制定了所有车站公共卫生间“两纸一液”的配置标准。
逢年过节,成都地铁都会推行延时运营服务,助力市内外乘客归家返程。
2020年4月,成都地铁增值税电子发票正式上线,至此,成都地铁“移动支付+二维码过闸+电子发票”的电子化一条龙服务模式正式打造完成。
未来,成都地铁还将积极完善科技创效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标准,深入挖掘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场景,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十年岁月,历久弥坚
2020.9.15-2020.10.15
成都地铁联合四川省图书馆举行
“光影十年 · 伴你左右”
成都地铁开通运营十周年摄影展
在这里,你能看到成都地铁的成长故事,说不定也能找到你的记忆和故事。一起来看看
属于成都地铁和大家的十年吧~